今天给各位分享确诊病例隐瞒接触史的新闻,其中也会对隐瞒接触史造成的后果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
隐瞒与确诊病例或者疑似病例有密切接触史会有什么后果?
隐瞒与确诊病例或者疑似病例有密切接触史会有以下后果:承担民事责任:根据《传染病防治法》第七十七条,如果因隐瞒导致传染病传播、流行,给他人人身、财产造成损害,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承担行政责任:此行为属于拒不执行人民政府在紧急状态情况下依法发布的决定、命令,妨害社会管理。
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后果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确诊病人、病原携带者隐瞒病情、瞒报行程信息,进入公共场所或者公共交通工具,故意造成新型冠状病毒传播的,可能构成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隐瞒病情、瞒报行程信息、隐瞒与确诊病例或者疑似病例有密切接触史的,涉嫌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五十条,将处警告或者200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将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并可以并处500元以下罚款。
隐瞒病情、瞒报行程信息(尤其是重点地区旅居史)、隐瞒与确诊病例或者疑似病例有密切接触史的,涉嫌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五十条,处警告或者200 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 500 元以下罚款。
国家对于静默管理的规定
重点整治随意“静默”、长时间不解封,让被疫情处置期间的群众的基础生活和就医需求得到保障。主要是需要落实防控的优化措施,还要抓好处于疫情地区有关的情况。这几年来疫情的反反复复出现导致我国的本土疫情复杂严峻,有些部分地区由于疫情的扩散速度很快,造成了面对疫情防控的难度不断加大。
当然,很多人也会质疑这种封控方式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因为实行静态管理,就意味着要停工停产。但是我们要对老百姓的生命负责人,所以短暂的停止是为了之后更加发力的去追赶。我们最大的目的还是要通过这样的牺牲来保护我们的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从疫情发生至今,我们国家最适合的还是这样的管控方式。
这样的生活场景在后来的三年多里,在全国范围内经常上演,最终目的就是控制疫情泛滥,保持社会面清零……在静默管理的时候,人们是多么向往外面的自由,静默封闭的管理方式,是党和政府为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危,而不得不采取的必要措施,这样的做法还是很有效的管理方式。
地方党委和政府要落实属地责任,严格执行国家统一的防控政策,严禁随意封校停课、停工停产、未经批准阻断交通、随意采取“静默”管理、随意封控、长时间不解封、随意停诊等各类层层加码行为,加大通报、公开曝光力度,对造成严重后果的依法依规严肃追责。
瞒报行程怎么处罚
可能承担民事责任:如果瞒报行程信息导致传染病传播、流行,给他人人身、财产造成损害,依法需要承担民事责任。可能受到行政处罚:违反疫情防控的相关规定,不服从所在地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发布的决定、命令,或者不配合其依法采取的措施,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公安机关有权依法给予处罚。
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五十条的规定,将处以警告或者200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将处以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并可并处500元以下罚款。刑事责任:妨害传染病防治罪:引起新型冠状病毒传播或者有传播严重危险的,可能涉嫌《刑法》第三百三十条相关规定,构成妨害传染病防治罪。
隐瞒或虚报个人行程可能面临警告甚至200元以下罚款的治安管理处罚;严峻时期下,这还构成了抗拒国家在紧急状态下发布的决定和命令的违法行为。若情节严重,将被处以5至10天的拘留,并可附加500元以下罚款。
法律分析:瞒报行程承担刑事和行政责任,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能判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密接者隐瞒不报什么责任
1、密接者隐瞒不报的责任如果认为他人瞒报病情或行程流调信息的,可以选择向公安机关报警。隐瞒病情、瞒报行程信息(尤其是重点地区旅居史)、隐瞒与确诊病例或者疑似病例有密切接触史的,涉嫌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五十条,处警告或者200 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 500 元以下罚款。
2、首先承担民事责任。按照《传染病防治法》第七十七条规定,单位和个人违反本法规定,导致传染病传播、流行,给他人人身、财产造成损害的,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其次承担行政责任。
3、不行,不得隐瞒。缓报,谎报旅行史密切接触史,办法规定,有关单位和个人如有这些行为之一的要依法给予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不履行报告职责。隐瞒,缓报或者谎报个人健康,旅行史,密切接触史等相关信息。阻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工作人员执行职务。
关于确诊病例隐瞒接触史和隐瞒接触史造成的后果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